坐巴士落山, 睇世畀遺產:日光之社寺
落咗巴士向前行
沿著樹蔭路行
好快到二荒山神社
神社介紹 :
勝道上人於767年前往位於四本龍寺旁邊的男體山祭祀,並創建本宮神社,成為「二荒山神社」的起源。在創建日光東照宮之前,二荒山神社一直是日光山的中心。
自古以來,二荒山神社受到德川幕府以及地方豪族虔誠信仰。現在所看到的正殿及拜殿等桃山風格的建築,是1619年(日本元和5年)由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捐贈,是現存日光山裡中最古老的建築。正殿和神橋等共23棟建築是日本指定重要文化遺產。明治維新時雖然經歷所謂的「神佛分離」階段,但「二荒山神社」在1872年(日本明治6年)升級為國幣中社,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參拜的人也是源源不絕
神社介紹 :
勝道上人於767年前往位於四本龍寺旁邊的男體山祭祀,並創建本宮神社,成為「二荒山神社」的起源。在創建日光東照宮之前,二荒山神社一直是日光山的中心。
自古以來,二荒山神社受到德川幕府以及地方豪族虔誠信仰。現在所看到的正殿及拜殿等桃山風格的建築,是1619年(日本元和5年)由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捐贈,是現存日光山裡中最古老的建築。正殿和神橋等共23棟建築是日本指定重要文化遺產。明治維新時雖然經歷所謂的「神佛分離」階段,但「二荒山神社」在1872年(日本明治6年)升級為國幣中社,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參拜的人也是源源不絕
好大雨呀
大雨都要入去睇
人唔多, 地方唔大
好大雨
接著參觀大猷院
簡介 :
大猷院內供奉著德川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靈位,隸屬於輪王寺,陳設布置與東照宮大同小異,但面積更小,規模更緊湊。它坐落在一片柳杉林中,十分引人入勝。東照宮采用絢爛的白色和金色,盡顯豪華,而大猷院則是采用黑色和金色爲基調。大猷院山門也稱“仁王門”,由仁王門入院內,左拐上石階到達被稱爲日光最大廟門的“二天門”,正面有日本天皇所題的《大猷院》扁額。門的正面左邊是持國天神,右邊是廣目天神,門後有青臉的風神和紅臉的雷神。順著石階再往前走,經過供奉著色彩鮮豔的四體夜叉的夜叉門和唐門,然後進入本殿。本殿外觀以黑色爲底,再鑲金邊,爲江戶時代的建築代表作。家光的墓園在本殿後方,由本殿一旁入皇嘉門,即爲墓園。皇嘉門爲中國明朝風格之拱門,象征海底龍宮城,所以此門又稱“龍宮門”。
簡介 :
大猷院內供奉著德川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靈位,隸屬於輪王寺,陳設布置與東照宮大同小異,但面積更小,規模更緊湊。它坐落在一片柳杉林中,十分引人入勝。東照宮采用絢爛的白色和金色,盡顯豪華,而大猷院則是采用黑色和金色爲基調。大猷院山門也稱“仁王門”,由仁王門入院內,左拐上石階到達被稱爲日光最大廟門的“二天門”,正面有日本天皇所題的《大猷院》扁額。門的正面左邊是持國天神,右邊是廣目天神,門後有青臉的風神和紅臉的雷神。順著石階再往前走,經過供奉著色彩鮮豔的四體夜叉的夜叉門和唐門,然後進入本殿。本殿外觀以黑色爲底,再鑲金邊,爲江戶時代的建築代表作。家光的墓園在本殿後方,由本殿一旁入皇嘉門,即爲墓園。皇嘉門爲中國明朝風格之拱門,象征海底龍宮城,所以此門又稱“龍宮門”。
映張圖先
¥550/人
有好清晰既參觀指示
仁王門
那羅延金剛
密跡金剛
嚟到呢到, 部相機無晒電(仲無帶後備電), 之後D相只好用手機映
二天門, 可惜維修中
可見頂部雕飾精美
展望所
夜叉門
門的雕花都好靚
本殿
呢度好值得去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